华之强重工专业有机肥设备厂家 联系我们

全国咨询电话

18603847333

一机多用!对辊挤压造粒机如何通过更换模具生产不同形状尺寸的颗粒?

一机多用!对辊挤压造粒机如何通过更换模具生产不同形状尺寸的颗粒?

日期:2025-09-03 08:11:59来源:有机肥设备厂家
  


在颗粒生产领域,“一机多用” 是降低设备投资、提升生产灵活性的核心需求 —— 无论是有机肥、饲料,还是速溶饮品、化工助剂,不同场景对颗粒的形状(如圆形、柱状、扁圆形)和尺寸(如 0.5mm、2mm、5mm)要求差异显著。对辊挤压造粒机凭借 “模具可更换” 的核心设计,成为实现这一需求的理想设备: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模具,即可快速切换颗粒产品类型,无需额外购置多台设备,大幅降低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。本文将从对辊挤压造粒机的工作原理入手,解析模具与颗粒特性的关联、模具更换的具体流程,以及模具选择与维护的关键要点,助力企业充分发挥设备的 “一机多用” 价值。

一、对辊挤压造粒机的核心逻辑:模具是颗粒 “塑形师”

要理解 “更换模具实现颗粒多样化” 的原理,需先明确对辊挤压造粒机的核心结构与工作流程 —— 模具作为直接与原料接触的部件,其规格直接决定颗粒的最终形态,是设备 “塑形” 功能的核心载体。

(一)设备核心结构:对辊与模具的协同作用

对辊挤压造粒机的核心工作部件是 “一对相对旋转的压辊”,而模具则是固定在压辊表面的关键组件,其结构特点决定了颗粒的成型方式:

  1. 压辊与模具的一体化设计:压辊表面均匀分布着 “模腔”(即模具的核心部分),模腔的形状(如圆形、方形、齿形)、尺寸(如孔径、深度)直接决定颗粒的形状与大小;当设备运行时,两个压辊以相同转速反向旋转,将原料(通常为含水量 15%-25% 的粉末或半湿物料)从进料口带入两辊之间,通过挤压作用将原料压入模腔内,最终形成与模腔形状一致的颗粒,再经后续的切割或破碎装置(根据颗粒需求)处理,得到合格产品。

  2. 压力调节与颗粒强度的关联:除模具外,设备的 “挤压压力”(通常可调节范围为 1-5MPa)也会影响颗粒品质 —— 压力越大,原料在模腔内的紧实度越高,颗粒强度越大(抗压强度可达 1-3MPa),适合需长途运输或长期储存的颗粒(如有机肥颗粒);压力越小,颗粒孔隙率越高,溶解性越好(如部分速溶饮品颗粒),但需匹配相应的模具设计(如浅模腔、大孔径)。


  3. 1733893703169728.png

    (二)模具与颗粒特性的直接关联:形状、尺寸、密度的 “决定权”

    模具的规格参数与颗粒的最终特性呈一一对应关系,生产企业可通过更换不同参数的模具,实现颗粒多样化生产,具体对应关系如下:

    模具参数

    颗粒特性影响

    典型应用场景

    模腔形状

    圆形模腔→圆形颗粒(流动性好,适合包装);方形模腔→方形颗粒(堆叠性好,适合仓储);齿形模腔→不规则颗粒(表面积大,适合快速溶解 / 反应)

    圆形颗粒:饲料、速溶茶粉;方形颗粒:有机肥、化肥;齿形颗粒:化工催化剂、医药中间体

    模腔孔径

    孔径越小(0.5-1mm)→颗粒尺寸越小(适合小剂量包装,如速溶咖啡);孔径越大(2-5mm)→颗粒尺寸越大(适合大剂量使用,如有机肥、饲料)

    小粒径(0.5mm):速溶饮品、医药颗粒;中粒径(2mm):饲料、复合肥;大粒径(5mm):有机肥、生物质燃料

    模腔深度

    深度越浅(1-2mm)→颗粒越薄(密度低、溶解快);深度越深(3-5mm)→颗粒越厚(密度高、强度大)

    浅模腔:速溶饮品、食品添加剂;深模腔:有机肥、饲料、化工颗粒

    模腔间距

    间距越小(0.5-1mm)→颗粒产量越高(单位时间内压出的颗粒数量多);间距越大(1-2mm)→颗粒完整性越好(减少挤压时的破碎)

    小间距:规模化生产(如饲料厂、化肥厂);大间距:高品质颗粒生产(如医药颗粒、高端食品添加剂)

    例如,某有机肥生产企业需同时生产 “2mm 圆形颗粒”(用于家庭园艺小包装)和 “5mm 方形颗粒”(用于农田大面积施肥),仅需为对辊挤压造粒机配备 “2mm 圆形模腔模具” 和 “5mm 方形模腔模具”,通过更换模具即可快速切换产品,无需额外购置设备,设备利用率提升 50% 以上。

    二、模具更换的实操流程:从准备到调试,3 步实现颗粒切换

    对辊挤压造粒机的模具更换流程并不复杂,只需遵循 “安全停机→模具拆卸→新模安装→调试运行” 的步骤,普通操作人员经培训后即可独立完成,整个过程通常可在 1-2 小时内完成(具体时间取决于模具规格与设备型号),大幅降低生产切换的时间成本。

    (一)第一步:安全停机与前期准备

    模具更换前需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,避免操作事故,同时准备好所需工具与新模具,具体操作如下:

    1. 安全停机:关闭设备总电源与液压系统,待压辊完全停止旋转后,清理进料口与压辊间的残留原料(可用压缩空气或毛刷清理,避免原料硬化后影响模具拆卸);若设备配备加热系统(如用于高温物料造粒),需等待压辊温度降至室温(通常需 30 分钟 - 1 小时),防止烫伤。

    1. 工具与模具准备:准备专用拆卸工具(如内六角扳手、液压千斤顶、模具定位销),检查新模具的规格(如模腔形状、孔径、深度)是否与目标产品一致,同时清洁新模具表面的油污与杂质(可用酒精擦拭),避免污染原料。

    1. 安全防护:操作人员需佩戴安全帽、防护手套、防砸鞋,若模具重量较大(大型设备模具重量可达 50-100kg),需使用行车或叉车辅助搬运,避免人工搬运导致的 injury。

    (二)第二步:旧模具拆卸与新模具安装

    这是模具更换的核心环节,需精准操作以避免损坏压辊与模具,具体步骤如下:

    1. 拆卸旧模具

      • 先用内六角扳手拧下固定模具与压辊的螺栓(通常每根压辊配备 4-8 个固定螺栓,需对称拆卸,避免压辊受力不均导致变形);

      • 若模具与压辊间存在粘连(因长期挤压导致原料残留硬化),可启动液压千斤顶(部分设备自带),缓慢顶出模具,或用橡胶锤轻轻敲击模具边缘(避免用铁锤,防止模具变形),直至模具与压辊分离;

      • 将拆卸下的旧模具清理干净(用高压水枪冲洗模腔内的残留原料),检查模具磨损情况(如模腔是否变形、边缘是否破损),若磨损严重需送至维修车间修复或报废,若仍可使用则分类存放(标注模具规格与使用次数)。

    1. 安装新模具

      • 在压辊表面与新模具的贴合面涂抹少量耐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减少模具与压辊的摩擦,便于后续拆卸;

      • 将新模具对准压辊的定位孔(部分设备配备定位销,确保模具安装位置精准),缓慢贴合压辊表面,确保模具与压辊完全对齐(若错位会导致颗粒形状不规则);

      • 用内六角扳手对称拧紧固定螺栓(螺栓拧紧力矩需遵循设备说明书要求,通常为 50-80N・m,避免过松导致模具偏移,或过紧导致模具开裂),拧紧后检查模具是否松动(可用手晃动模具,无明显位移即可)。

    (三)第三步:调试运行与品质检测

    新模具安装后需进行调试,确保设备运行稳定、颗粒品质达标,具体操作如下:

    1. 空载试运行:启动设备电源,让压辊空转 5-10 分钟,观察模具是否有异常振动、异响(如 “咯吱” 声可能是模具错位,需立即停机检查),同时检查液压系统压力是否正常(通常空载压力为 0.5-1MPa)。

    1. 带料调试

      • 少量投入原料(约为正常产能的 30%),观察颗粒的成型情况:若颗粒形状不规则(如缺角、变形),可能是模具错位或挤压压力不足,需调整模具位置或增加挤压压力;若颗粒易破碎(抗压强度低于标准),需增加挤压压力或调整原料含水量(通常需提高 1%-2%);若颗粒表面粗糙(有毛刺),需检查模腔是否有杂质或磨损,必要时更换模具。

      • 逐步提升产能至正常水平,连续生产 10-20kg 颗粒后,抽样检测颗粒的尺寸(用卡尺测量粒径,误差需≤±0.1mm)、形状(目视检查,合格率需≥98%)、强度(用抗压强度仪检测,需符合产品标准),确保所有指标达标后,即可进入正式生产。

    例如,某速溶茶粉生产企业从 “1mm 圆形颗粒” 切换为 “0.8mm 圆形颗粒”,按上述流程更换模具后,仅用 1.5 小时即完成调试,颗粒合格率达 99%,生产切换期间的原料浪费量仅为 5kg(约占正常产能的 0.5%),远低于更换设备所需的浪费成本。

    三、模具的选择与维护:延长寿命、确保颗粒品质稳定

    要充分发挥对辊挤压造粒机 “一机多用” 的优势,需科学选择模具材质与规格,同时做好模具的日常维护,避免因模具问题导致颗粒品质波动或设备故障,延长模具使用寿命(通常优质模具的使用寿命可达 1-3 年,取决于原料特性与使用频率)。

    (一)模具材质选择:根据原料特性匹配,确保耐磨性与耐腐蚀性

    模具材质直接影响其耐磨性、耐腐蚀性与使用寿命,需根据生产原料的特性选择,常见材质及适配场景如下:

    1. 不锈钢模具(304/316L)

      • 优势:耐腐蚀、卫生级别高(符合食品级与医药级标准),表面光滑不易黏连原料;

      • 适配场景:食品(如速溶咖啡、茶粉)、医药(如中药颗粒、西药中间体)、化工(如腐蚀性助剂)等对卫生与耐腐蚀性要求高的领域;

      • 注意事项:不适用于高硬度原料(如含石英砂的有机肥),易导致模腔磨损过快。

    1. 合金钢模具(Cr12MoV、W18Cr4V)

      • 优势:硬度高(HRC 58-62)、耐磨性强,能承受高挤压压力(可达 5MPa 以上);

      • 适配场景:有机肥(含粗纤维、杂质)、饲料(含骨粉、矿物质)、化肥(含高硬度晶体)等对模具耐磨性要求高的领域;

      • 注意事项:重量较大(相同规格下比不锈钢模具重 20%-30%),需配备辅助搬运设备。

    1. 陶瓷模具(氧化铝陶瓷、氧化锆陶瓷)

      • 优势:超高硬度(HRC 85-90)、耐磨损、无金属离子溶出,适合高纯度产品生产;

      • 适配场景:高端电子材料(如陶瓷颗粒)、医药(如高纯度药用颗粒)、食品(如婴幼儿辅食颗粒)等对纯度要求极高的领域;

      • 注意事项:脆性大、抗冲击性差,安装与拆卸时需避免碰撞,且成本较高(约为不锈钢模具的 3-5 倍)。

    例如,某中药厂生产 “0.5mm 药用颗粒”,需符合 GMP 卫生标准且无金属离子污染,选择 316L 不锈钢模具;而某有机肥厂生产 “5mm 含杂质颗粒”,选择 Cr12MoV 合金钢模具,模具使用寿命从 3 个月延长至 12 个月,模具更换成本降低 75%。

    (二)模具日常维护:3 个关键点,延长寿命、减少故障

    模具的日常维护能有效降低磨损速度,避免因模具问题导致的生产停机,具体维护措施如下:

    1. 每次使用后清洁:生产结束后,需立即清理模具表面与模腔内的残留原料 —— 对于易硬化的原料(如有机肥、饲料),可用高压水枪冲洗(水温≤60℃,避免模具受热变形);对于黏性较高的原料(如速溶茶粉、食品添加剂),可用酒精或专用清洁剂擦拭,再用压缩空气吹干,避免原料残留硬化后堵塞模腔。

    1. 定期检查与修复:每周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,重点关注模腔边缘(易因挤压出现缺口)、模腔内壁(易因原料摩擦出现划痕):

      • 若磨损轻微(如模腔内壁有细小划痕),可使用专用砂纸(800-1200 目)打磨修复,恢复模腔光滑度;

      • 若磨损严重(如模腔孔径扩大超过 0.2mm、边缘出现明显缺口),需送至专业厂家进行补焊或重新加工,避免继续使用导致颗粒尺寸超标。

    1. 合理储存:闲置模具需存放在干燥、通风的仓库中,避免潮湿环境导致生锈(不锈钢模具也需防潮,可涂抹防锈油);储存时需用泡沫或木板分隔不同规格的模具,避免模具间碰撞导致变形;同时建立模具使用档案,记录每副模具的使用次数、维护情况与更换时间,便于提前规划模具采购与更换。

    (三)模具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:快速排查,减少停机时间

    在模具使用过程中,易出现 “模腔堵塞”“颗粒变形”“模具开裂” 等问题,需快速排查原因并解决,具体如下:

    常见问题

    可能原因

    解决方案

    模腔堵塞

    原料含水量过高(>25%),导致原料黏连在模腔内;模腔内壁粗糙,原料易残留

    降低原料含水量(至 15%-20%);用砂纸打磨模腔内壁,提升光滑度;生产间隙用压缩空气吹扫模腔

    颗粒形状变形

    模具与压辊错位,挤压时受力不均;挤压压力过低,原料未完全充满模腔

    重新对齐模具与压辊,调整定位销;提高挤压压力(增加 0.5-1MPa),确保原料充满模腔

    模具开裂

    螺栓拧紧力矩过大(超过设备规定值);模具材质选择不当(如用不锈钢模具生产高硬度原料);设备振动过大

    按设备说明书调整螺栓拧紧力矩;更换适配材质的模具(如合金钢模具);检查设备地脚螺栓是否松动,减少振动

    颗粒尺寸超标

    模腔磨损(孔径扩大);挤压压力过高,导致颗粒膨胀

    修复或更换模具;降低挤压压力(减少 0.3-0.5MPa),控制颗粒膨胀率

    四、对辊挤压造粒机 “一机多用” 的优势与应用场景:降本增效,适配多品类生产

    对辊挤压造粒机通过更换模具实现 “一机多用”,不仅能降低设备投资成本,还能提升生产灵活性,适配多品类、小批量的生产需求,成为众多行业的首选设备。其核心优势与典型应用场景如下:

    (一)核心优势:降本、提效、灵活

    1. 降低设备投资成本:传统生产不同颗粒需购置多台设备,而对辊挤压造粒机仅需配备多副模具,设备投资成本降低 60%-80%。例如,某饲料厂需生产 “1mm 雏鸡饲料颗粒”“2mm 肉鸡饲料颗粒”“3mm 蛋鸡饲料颗粒”,若购置 3 台专用设备需投资 150 万元,而购置 1 台对辊挤压造粒机(50 万元)+3 副模具(10 万元),总投资仅 60 万元,成本降低 60%。

    1. 提升生产灵活性:模具更换便捷(1-2 小时完成),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。例如,某食品添加剂厂接到 “紧急订单:500kg 1.5mm 方形颗粒”,仅需更换对应模具,2 小时内即可启动生产,而传统设备需调整生产线,至少需 12 小时才能切换,订单响应速度提升 5 倍。

    1. 减少场地占用:单台对辊挤压造粒机占地面积仅为 20-30㎡(含原料堆放区),而多台专用设备需占用 50-80㎡,场地利用率提升 60% 以上,尤其适合场地有限的中小型企业。

    1. 农业领域(有机肥、饲料)

      • 有机肥:可生产 “0.8-5mm 圆形 / 方形颗粒”,适配家庭园艺、农田、果园等不同场景 —— 家庭园艺用小粒径(0.8-1.5mm)颗粒,方便包装与均匀施肥;农田用大粒径(3-5mm)颗粒,抗流失能力强,肥效持久。

      • 饲料:可生产 “0.5-3mm 圆形 / 柱状颗粒”,适配雏鸡、肉鸡、蛋鸡、肉牛等不同养殖对象 —— 雏鸡用 0.5-1mm 细颗粒,易吞咽、易消化;肉牛用 2-3mm 粗颗粒,耐咀嚼且能延长采食时间,减少饲料浪费。

    1. 食品领域(速溶饮品、食品添加剂)

      • 速溶饮品:可生产 “0.5-1.5mm 圆形颗粒”,如速溶咖啡、速溶茶粉 —— 通过浅模腔模具(深度 1-1.5mm)生产的颗粒,孔隙率高,冲泡时 10-20 秒即可完全溶解,无结块;若需提升产品颜值,还可采用 “扁圆形模腔”,颗粒外观更独特,适配高端礼盒包装。

      • 食品添加剂:可生产 “1-2mm 方形 / 齿形颗粒”,如甜味剂、增香剂 —— 方形颗粒流动性好,便于自动化分装(计量误差≤±1%);齿形颗粒表面积大,能快速溶解或分散在食品原料中,确保添加剂均匀分布,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影响口感。

    1. 医药领域(药用颗粒、中药饮片颗粒)

      • 药用颗粒:可生产 “0.3-1mm 圆形颗粒”,如西药冲剂、缓释颗粒 —— 采用 316L 不锈钢模具(符合 GMP 标准),确保颗粒无金属离子污染;通过调整模腔深度(0.8-1.2mm)与挤压压力(1.5-2MPa),可控制颗粒的溶解速度,实现 “速溶” 或 “缓释” 效果,满足不同药物的服用需求。

      • 中药饮片颗粒:可生产 “1-2mm 柱状颗粒”,将传统中药饮片粉碎后造粒,既保留中药有效成分,又方便患者冲服(无需煎煮);通过更换不同孔径的模具,还可生产 “不同剂量规格” 的颗粒(如每克含 10 粒、20 粒),便于精准用药。

    1. 化工领域(催化剂、化肥、塑料颗粒)

      • 化工催化剂:可生产 “1-3mm 齿形 / 不规则颗粒”,齿形结构能增大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,提升反应效率;采用合金钢模具(耐酸碱腐蚀),可适配含腐蚀性成分的催化剂生产,模具使用寿命可达 2-3 年。

      • 化肥:可生产 “2-5mm 圆形 / 方形颗粒”,如复合肥、尿素颗粒 —— 圆形颗粒流动性好,适合机械化施肥;方形颗粒堆叠密度高,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 20% 以上;通过在模具中添加 “缓释涂层通道”,还可生产 “缓释化肥颗粒”,延长肥效周期(从 30 天延长至 90 天)。

      • 塑料颗粒:可生产 “2-4mm 圆柱形颗粒”,将废旧塑料粉碎后造粒,用于再生塑料加工;采用耐高温模具(可承受 150-200℃),适配热熔态塑料的挤压成型,颗粒的均匀度可达 98% 以上,满足再生塑料的加工要求。

    五、对辊挤压造粒机的技术升级方向:让 “一机多用” 更高效、更智能

    随着颗粒生产需求向 “高品质、高产能、低能耗” 升级,对辊挤压造粒机也在不断迭代,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 “一机多用” 的优势,未来主要升级方向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:

    (一)智能化升级:实现模具更换与参数调节的自动化

    1. 自动模具更换系统:传统模具更换依赖人工操作,未来设备将配备 “机械臂自动换模系统”—— 通过扫码识别模具规格(模具表面植入 RFID 芯片,存储模腔形状、孔径、适配产品等信息),机械臂可在 30-60 分钟内完成 “旧模拆卸 - 新模安装 - 螺栓拧紧” 全流程,无需人工干预;同时,系统可自动记录每副模具的使用次数、磨损情况,当模具接近使用寿命时,自动发出更换提醒,避免因模具磨损导致颗粒品质下降。

    1. 智能参数匹配:设备将集成 “AI 参数推荐系统”,操作人员只需输入目标产品信息(如颗粒形状、尺寸、原料类型),系统即可基于历史生产数据(如不同原料、模具对应的最优压力、转速),自动匹配挤压压力、压辊转速、进料量等参数,无需反复调试;例如,生产 “1mm 速溶咖啡颗粒” 时,系统可自动将挤压压力设为 1.2MPa、转速设为 20 转 / 分钟,确保颗粒溶解性与强度达标,新手操作人员也能快速上手。

    1. 实时监测与预警:设备将加装 “在线检测传感器”(如粒径传感器、强度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),实时监测颗粒的尺寸、强度、表面温度等指标,若出现超标(如粒径误差超过 ±0.1mm),系统可自动调整参数(如微调压辊间距),或停机报警,避免不合格产品批量产生;同时,传感器数据可实时上传至企业管理平台,便于远程监控生产状态,实现 “无人车间” 的规模化生产。

    (二)多功能化升级:拓展 “一机多用” 的应用边界

    1. 集成预处理功能:未来设备将整合 “粉碎 - 混合 - 造粒” 一体化功能,无需额外配置粉碎、混合设备 —— 原料进入设备后,先经内置的粉碎装置(如高速粉碎机)粉碎至指定细度(如 100-120 目),再通过混合装置与辅料(如黏合剂、功能性成分)均匀混合,最后进入挤压造粒环节;例如,生产 “添加维生素的速溶茶粉颗粒” 时,设备可一次性完成 “茶粉粉碎 - 维生素混合 - 颗粒成型”,减少中间转运环节,降低原料损耗(从 5% 降至 1% 以下)。

    1. 适配多形态原料:传统设备主要适配粉末或半湿物料,未来设备将通过 “可调式进料系统”,适配糊状、块状原料的造粒 —— 对于糊状原料(如食品添加剂浆液),可通过 “预干燥装置” 将含水量降至 15%-20%,再进行挤压造粒;对于块状原料(如废旧塑料块),可通过 “预热熔装置” 将其融化成热熔态,再挤压成颗粒,进一步拓展设备的应用场景(如废旧塑料回收、糊状食品添加剂造粒)。

    1. 定制化颗粒成型:除常规的圆形、方形颗粒外,未来设备可通过 “3D 打印模具” 实现 “异形颗粒” 的定制生产 —— 如生产 “动物形状的儿童辅食颗粒”(如小熊形、小兔形)、“logo 形状的高端咖啡颗粒”(如企业品牌 logo),通过更换 3D 打印模具,即可快速实现异形颗粒的生产,无需重新设计模具结构,满足消费者对颗粒外观的个性化需求。

    (三)绿色化升级:响应 “双碳” 政策,降低能耗与污染

    1. 节能驱动系统:设备将采用 “永磁同步电机” 替代传统异步电机,能耗降低 15%-20%;同时,配备 “能量回收系统”,将压辊旋转产生的惯性动能转化为电能,回用于设备加热或照明,进一步降低能耗(每吨颗粒能耗从 80-100 度电降至 50-60 度电)。

    1. 环保材质与工艺:模具将更多采用 “可回收合金材质”(如可回收不锈钢、可降解陶瓷),减少资源浪费;设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(如原料细粉、颗粒破碎粉),将通过 “高效除尘系统”(如布袋除尘器 + 静电除尘器)收集,粉尘回收率可达 99% 以上,避免粉尘污染车间环境,同时收集的粉尘可重新回用于造粒,原料利用率提升至 99.5%。

    1. 低噪音设计:通过优化压辊与模具的贴合结构(如采用弹性密封件)、加装隔音罩(隔音效果可达 30-40 分贝),将设备运行噪音从 80-90 分贝降至 50-60 分贝,改善车间工作环境,符合国家工业噪音排放标准(≤85 分贝)。

    六、结语

    对辊挤压造粒机凭借 “模具可更换” 的核心设计,成为颗粒生产领域 “一机多用” 的典范 —— 从农业的有机肥、饲料,到食品的速溶饮品、医药的药用颗粒,再到化工的催化剂、化肥,只需更换不同规格的模具,即可实现多品类、多形态颗粒的生产,大幅降低设备投资与场地成本,提升生产灵活性。

    未来,随着智能化、多功能化、绿色化技术的升级,对辊挤压造粒机的 “一机多用” 优势将进一步强化:自动换模系统缩短生产切换时间,智能参数匹配降低操作门槛,多功能集成拓展应用边界,绿色工艺响应环保需求。对于生产企业而言,选择一台适配自身需求的对辊挤压造粒机,搭配科学的模具选择与维护方案,不仅能解决颗粒多样化生产的需求,还能为企业降本增效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  在颗粒生产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,对辊挤压造粒机已不再是简单的 “造粒工具”,而是推动企业生产模式升级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 “核心设备”—— 它用 “一副模具对应一类产品” 的灵活逻辑,打破了传统 “一台设备对应一类产品” 的局限,为颗粒生产行业注入了高效、灵活、经济的新活力。




    首页产品中心有机肥设备厂家电话18603847333